|
|
|
|
海伦发展庭院经济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
|
|
 |
|
|
|
本网讯(陈树槐) 4月14日,海伦市委办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到海北镇爱国村,与贫困户进行对接。通过逐户走访、算效益账、帮助联系销售渠道,引导贫困户发展庭院产业,有计划种植绿色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这个市为了加快十大扶贫产业发展,把庭院空间作为建设“田园养生之地”的主要切入点,通过干部包扶贫困户发展庭院产业,以发展“小菜园”、“小牧园”为重点,从抓好生产对接、购销衔接、蔬菜运送、技术指导、典型引带五个方面,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助推脱贫攻坚。 庭院产业推进中,全市每个贫困村的“三位一体”驻村工作队员要全员参加与贫困户的对接,采取体验定制、包销定制两种方式抓好与贫困户生产对接。对于有条件的包扶干部,鼓励与贫困户定制种养中草药、花卉、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各包扶责任部门和驻村工作队员在春种时要研究好秋季购销问题。“第一书记”要积极协调,紧密衔接帮扶干部与贫困户间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保证贫困户及时获得收益。黑蜂公司是我市一家专业从事乡村物流、电商的企业。经过市改革办与黑峰公司的协调,该公司已经同意把自己村屯销售网点作为贫困户送货点,并及时将蔬菜免费运输到市内指定取货点,同时承接了代收、代付业务。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市蔬菜办、农业技术中心在农户育苗、整地、移栽、病虫害防治过程负责培训指导,市畜牧兽医局在饲养、防疫等方面负责培训指导,确保农户种养出绿色高品质乃至达到有机标准的食品。最终通过典型引带,由普通蔬菜向高附加值、高观赏性产品生产发展,让庭院产业成为引领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市场主体由干部帮销向市场营销转变,产品生产由“小菜园”、“小牧园”向“小果园”、“小花园”、“小药园”转变,经营方式由私人订制向合作经营、标准化、规模化转变。(记者 马明超 赵洪秋) |
|
|
 |
|
|
|
金融十项措施精准扶贫 大庆市大同区八井子乡200多贫困户致富有路 |
|
|
 |
本网讯(赵敏黾) 居住简陋,家徒四壁,对于贫寒人家来说,不是吃不了冻饿的苦,而是看不到希望。 八井子乡有贫困户264户。乡里有贫困户,最着急的是乡干部。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帮助贫困户致富。如今,已有229户脱了贫。乡长说,到2017年年底,要让乡里所有贫困户都脱贫。 能吃饱穿暖,有了希望,有了奔头,这些脱了贫困帽子的乡民心里乐了! 给种子、给补贴 培训输出劳动力 据乡长刘忠介绍,八井子乡原来共有贫困户264户。2016年,他带领乡干部想办法、出点子,用一年的时间,就使其中的229户脱了贫。 现在,就剩35户没有脱贫,他计划再用一年的时间,到2017年底,让这剩下的35户也全部脱贫。一年的时间,就能让乡里200多户贫苦户脱贫,乡里的干部们是怎么做到的?乡长刘忠说,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要求,乡里共采取了十项措施,进行了精准扶贫。从增强造血功能上,首先就是产业脱贫。 那就是大力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种植花生、美葵、板蓝根以及瓜菜等经济作物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和肥料。对养殖大鹅、生猪的贫困户,给予适当的补贴。 其次是技术脱贫。开展棚室、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并积极与区工会、妇联和劳动部门联系,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月嫂、餐饮和电气焊培训机会。 再就是转移就业脱贫。同种植合作社、建筑公司、企业等取得联系,推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去打工,输出劳动力。 入股、分成 探讨合作养殖新模式 从增强补血功能上,给予农业生产机械补贴、春种物资补贴。除上级补助和协调企业资助外,对于生产资料短缺的贫困户,由乡村两级进行兜底,确保贫困户种上地。 此外,为种地的25户贫困户耕地代缴了农业保险费。为60周岁以下贫困户,代缴意外伤害保险费。 还有就学补贴,给贫困户家庭的小学生每年补助500元、初中生每年补助800元、高中及以上学生每年补助1000元。 再就是建房补助。在享受上级政策的同时,乡里为每户再补助建房资金5000元。2017年,乡里计划为贫困户建设住房23户,计划5月下旬动工,7月上旬雨季来临前全部竣工。 对于还未脱贫的贫困户,实行区、乡村干部合力包扶。重新调整包保人员,确保年底脱贫。 在调动社会力量上,乡里组织辖区企业成立了爱心企业联合会,已募集救助资金2万多元。 在2017年,在产业扶贫上,乡里决定通过果树种植合作社以及电子商务带动,探讨带地入社、劳动力入股和销售分成等措施。通过即将投入生产的生猪养殖项目,探讨合作养殖模式。 通过乡里的十项扶贫措施,贫困户不仅脱贫了,而且逐渐走上了致富路,心里无比幸福。 (大庆晚报记者 华浜;大庆网编辑:石 晶) |
|
|
 |
|
|
|
兰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
|
|
 |
本网讯(陈树槐) 今年,兰西县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培育壮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组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去年落户兰西经济开发区的中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莱阳商会投资2亿元建设的蔬菜保鲜冷藏加工企业,年可储存加工保鲜冷冻蔬菜4万吨,产品全部出口。为了保证企业生产需求,今年,中舜公司在兰西县榆林镇建立了1000亩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辣椒、西红柿等棚室经济作物,并辐射带动当地周边的300多户农民种植蔬菜,户均年增收8000元。“园区的产品成熟以后,经过工厂加工然后出口日本、俄罗斯和一些国内市场,年加工净菜7000吨左右,产值能达到2亿多元,带动农民300多户。”中舜农业科技公司园区总经理宋全宝说。 对于北安乡的泉源瓜菜种植合作社而言,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动力。今年,中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泉源瓜菜种植合作社签订了2000亩蔬菜的种植回收订单,预计可拉动合作社实现瓜菜生产收入150万元。北安乡泉源瓜菜合作社理事长王永权:“我们跟中舜签回收订单,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胡萝卜100亩,马铃薯200亩,青刀豆和油豆角还有黄金钩合计200亩,窝瓜200亩,还有甘蓝,跟玉米来对比,它远胜玉米5倍的效益。” 兰西作为省城哈尔滨的近郊县,自身区位优势和寒地黑土绿色品牌优势明显,依托中舜、立信等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强势拉动,从事净菜加工、杂粮种植的农业企业已发展到23家,每年可带动蔬菜、杂粮等作物种植面积近20万亩。借助突出经营主体牵动作用、突出域外市场培育对接、突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突出破解发展资金瓶颈,多措并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兰西已辟建千亩以上蔬菜园区17个、设施园区6个,投资2.7亿元的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项目签约,项目建成后可拉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与黑龙江省高校后勤联采中心13所高校签订了年供应5000吨蔬菜的订单,并采取招商引资、改造扩建等方式,打造了乐姆、东金、宏发等一大批蔬菜加工企业,形成了贮藏保鲜、冷冻脱水、净菜包装、干制腌制等加工产品群体,兰西已成为省会城市哈尔滨最大的优质蔬菜供应基地。 据县蔬菜办副主任王兴涛介绍,今年兰西县瓜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种植蔬菜的农户已达到4000多户,其中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就有1200户,占比达到了30%,预计可使4000户农户年均增收4000万,蔬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兰西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董立雪) |
|
|
 |
|